028-65128888
收藏
  • 集团首页
  • 关于我们
    • 公司简介
    • 组织架构
    • 集团荣誉
    • 大事记
  • 新闻中心
    • 集团新闻
    • 企业公告
  • 企业文化
    • 文化理念
    • 集团活动
  • 经营领域
    • 地产开发
    • 工程承建
    • 能源经营
    • 金融投资
    • 园林景观设计
    • 物业管理
  • 招投标
    • 招标须知
    • 招标公告
    • 中标公告
  • 人才招聘
    • 人才理念
    • 招聘职位
  • 联系我们
  • 党建工作
    • 党建工作
    • 中国梦主题教育
 快速导航 
  • 关于我们
  • 新闻中心
  • └ 集团新闻
  • └ 集团公告
  • 企业文化
  • 经营领域
  • 招投标
  • 人才招聘
  • 下载中心
  • 联系我们
快速搜索

新闻中心

当前位置:集团首页>> 新闻中心

成都城市总规征求意见 未来20年这些区域最有潜力


       城市总体规划,是城市发展的总纲、建设的蓝图和管理的依据。为更好地吸纳民意、吸收民智,昨天,市规划局将《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》(2016-2035)初步方案向社会公开,同时开通线上、线下多个渠道,从11月1日至11月底,面向全社会征集意见。
       从11月1日至11月底,市民可以通过关注微信公众号“共绘美好成都”表达意见;也可以在成都规划公众平台(http://www.cdgh.gov.cn/)进行留言;还可以到成都市规划馆了解规划方案,提出意见。与此同时,市规划局还将进社区、进高校,进行总规方案的意见征集。
       本次规划期限为2016年至2035年。近期到2020年,远景展望到2050年。规划范围为成都市市域。
       第一步:2022年
       建强区域中心城市
       在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,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城市,建强区域中心城市。“五中心一枢纽”功能显著增强,城市宜居度和吸引力显著提升;现代化产业体系框架基本形成,创新驱动体制机制基本形成,绿色发展制度体系基本形成;覆盖常住人口的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;“大城市病”等问题得到有效缓解;成渝城市群极核地位明显提升,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。
       对全省的辐射带动及服务水平得到全面提升。
       经济中心、科技中心、金融中心、文创中心、对外交往中心和综合交通通信枢纽的地位进一步增强。
       天府文化充分彰显,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得到显著提升和发展。创新对城市经济的驱动能力明显提高,产业结构明显优化、产业层次显著提高。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,城乡统筹进一步深化完善,乡村振兴取得初步成效。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改善,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绿色低碳水平进一步提升。内陆开放持续推进,在全球价值链和全球城市网络中的地位不断提升。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,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,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升。
       第二步:2035年
       高标准全面建成国家中心城市
       城市能级和影响力显著提升,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。城市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,人民生活更加富裕,基本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基本实现,生态环境根本好转,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。西部大开发新格局中的引领作用持续发挥,成为“一带一路”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、国际门户枢纽城市,成渝世界级城市群基本形成。
       成为在经济、金融、科技、对外交往等领域具有国家级影响力的中心城市。成为“一带一路”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、国际门户枢纽城市。成为体现天府文化繁荣兴盛与多元包容魅力的世界文化名城。成为创新驱动先导城市,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。成为城乡统筹示范城市,实现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。成为美丽中国典范城市,实现生态环境质量的全面提升。成为现代化国际城市,形成广泛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。成为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城市,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、更具品质的生活环境。
       第三步:2050年
       迈入可持续的世界城市行列
       建成国际运筹中心、国际创新中心、国际文化中心;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,城乡居民享受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;全面实现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;全面实现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,建成可持续发展的世界级城市群。
       成为国际一流的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城市。成为国际运筹中心、国际创新中心、国际文化中心。成为富裕文明、安定和谐、充满活力的美丽家园。成为超大城市永续发展的示范样板。
       四大战略定位
       成都城市战略定位是四川省省会、国家中心城市、国际门户枢纽城市、世界文化名城。
       城市人口规模
       至2035年市域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;至2035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控制在1360万。
       市域总体空间结构:“一心两翼一区三轴多中心”,“一心”——为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。“两翼”——为中心城区和东部城市新区。“一区”——为龙门山生态涵养区,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,也是保障成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区域。“三轴”——为南北城市中轴、东西城市轴线、龙泉山东侧新城发展轴,集聚核心城市功能。“多中心”——为8个区域中心城。“一心两翼一区三轴多中心”的城市空间结构,着力改变单中心集聚、圈层式蔓延的发展模式,构建网络化、多中心、生态型的城市发展新格局。
       中心城区空间布局
       优化中心城区空间布局,强化扇叶状格局,构筑“双心、双轴、多点”的空间结构,引导中心城区发展重心向东、向南转移。
       五大主体功能区
       按照“东进、南拓、西控、北改、中优”十字方针,构建东南西北中差异化发展的五大主体功能区,奠定成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框架。
       高起点规划东部区域——开辟城市永续发展新空间。
       地位:东部区域是成都“一心两翼”的功能新区、全市经济社会发展“第二主战场”、成渝城市群协调发展新兴增长极。
       范围:包含龙泉驿(微博)区车城大道以东部分,青白江(微博)区和天府新区龙泉山部分,简阳(微博)市、金堂(微博)县全域。
       功能定位:国家向西向南开放的国际门户、成渝相向发展的新兴极核、引领新经济发展的产业新城、彰显天府文化的东部家园。
       重点:培育实体经济,形成新动能。
       高水平发展南部区域——打造区域创新发展新引擎。
       地位:南部区域是都市功能拓展区、国家级新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域。
       范围:包含天府新区直管区(五环路—成自泸高速—车城大道连接线以外部分且不含龙泉山)、双流(微博)区(五环路以外部分)、新津(微博 微信)全域、邛崃(微博)市(羊安、牟礼、回龙三镇)。
       功能定位: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示范区、创新驱动先导区、新经济发展典范区、国际化现代新区、区域协同示范区。
       重点:强化创新体系建设,发挥好全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战略支撑作用。
       高标准提升西部区域——探索城市绿色发展新模式。
       高质量改造北部区域——增强区域一体功能新支撑。
       高品质优化中部区域——开创和谐宜居生活城市新路径。
  • 打印本文
  • 关闭本页
  • 推荐度:
返回顶部
网站地图 -  隐私条款 -  报告错误 -  版权声明  
Copyright @ 2016-2017 四川新承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官方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. 蜀ICP备12029050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