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月15日,记者从成都市城乡房产管理局获悉,根据《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》和《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(2016-2030年)》等文件精神,结合成都房地产业发展特点,成都市制定了《房地产业发展五年规划》(以下简称《规划》)
按照《规划》,成都市房地产业将保持稳定增长,增幅与GDP基本同步,房地产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保持在5%-6%之间。同时,进一步促进民生改善,居民居住水平持续提升,规划期末城镇常住人口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45平方米左右;促进房地产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,期间全市新建城市房屋2.7亿平方米,其中住房160.6万套、1.7亿平方米,确保“商品房供应量充足”。
科学规划不同区域商住比例
《规划》要求,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实行租售并举。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人口规划,结合城市有机更新、住房保障等情况,科学制定年度建设计划。在用地保障上,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房屋建设计划,将优先保障保障性住房、人才公寓和产业园区配套住房供地。
合理优化区域布局。围绕“东进、南拓、西控、北改、中优”城市发展新格局,统筹生产、生活、生态空间,科学规划不同区域商住比例。“东进”和“南拓”区域,立足于支撑产城融合和职住平衡,增加新建商品房供应规模,适度超前、加快推进房地产业发展。“西控”区域,立足于生态保护和改善宜居环境,控制房地产供应总量,优化供应结构。“北改”区域,立足于旧城有机更新和新区建设,保持房地产供应规模,稳定房地产业发展。“中优”区域,立足于降低开发强度、建筑密度、人口密度,提高产业层次、提升城市品质,减少房地产开发建设总量,控制新征土地上市规模,优先保证棚户区改造等旧城改造存量土地上市出让,支持产业转型升级,控制建筑容积率,促进人口有序疏解。
成都将商品住宅用地供应节奏与商品住房销售周期挂钩,针对“东进”“南拓”“西控”“北改”“中优”等区域,实行差异化供地节奏把控。以“东进”为例,商品住房销售周期连续三个月≥16个月,将暂停供应,“中优”区域连续三个月≥12个月也将实行暂停供地。
降低二手房交易成本 停止新建“公寓”
支持开发企业开发建设大套型、高品质商品住房,主要满足改善性需求,确保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稳步提高、户均住房套数不过快增加。严格执行住宅建筑规范,停止新建“公寓”类生活单元,确保居住品质。
进一步激活二手房市场,降低交易成本,引导首次置业住房需求通过购买二手住房解决住房问题,稳步提高二手住房在住房交易市场中的份额,以2018年为例占比达到37%。
整合市属国企资源组建国有房地产投资运营公司,负责公共租赁住房、人才公寓、拆迁安置房等政策性住房和功能性地产建设,并按照产城融合的理念,在园区周边配建商品住房或政策性住房,解决产业工人居住问题,促进职住平衡。
《规划》明确,成都市将大力培育租赁市场。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与住房租赁企业合作,出租待售商品住房,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采用“先租后售”“租金抵房款”等方式营销,稳妥有序开展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。鼓励金融机构为住房租赁企业提供定向金融产品,鼓励融资担保机构通过增信等方式增强住房租赁企业融资能力。
探索开发复合地产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,鼓励房地产企业与专业医疗机构合作,支持新建小区配建“老少居”、“老人房”、养老公寓。依法依规适度发展主题公园、休闲度假区、产权酒店等多种旅游房地产项目,着力培育旅游新型业态。构建一批有特色、低成本、便利化的创客空间。建设公益性低租金孵化园,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。开发建设文化创意地产。